ISO/TS 16949标准的介绍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于2002年3月公布了一项行业性的质量体系要求,它的全名是“质量管理体系—汽车行业生产件与相关服务件的组织实施ISO9001:2000的特殊要求”,英文为ISO/TS 16949。
1.ISO/TS 16949的背景和动态
为了协调国际汽车质量系统规范,由世界上主要的汽车制造商及协会于1996年成立了一个专门机构,称为国际汽车工作组 International Automotive Task Force (IATF)。IATF的成员包括了国际标准化组织质量管理与质量保证技术委员会(ISO/TC176),意大利汽车工业协会(ANFIA),法国汽车制造商委员会(CCFA)和汽车装备工业联盟(FIEV),德国汽车工业协会(VDA),汽车制造商如宝马(BMW),克莱斯勒(Daimler Chrysler),菲亚特(Fiat),福特(Ford),通用(General Motors),雷诺(Renault)和大众(Voldswagen)等。
IATF对3个欧洲规范VDA6.1(德国),VSQ(意大利),EAQF(法国)和QS-9000(北美)进行了协调,在和ISO9001:2000版标准结合的基础上,在ISO/TC176的认可下,制定出了ISO/TS16949:2002 这个规范。
2002年3月1日,ISO与IATF公布了国际汽车质量的技术规范ISO/TS16949:2002,这项技术规范适用于整个汽车产业生产零部件与服务件的供应链,包括整车厂,2002年版的ISO/TS16949已经生效,并展开认证工作。
在2002年4月24号,福特、通用和克莱斯勒三大汽车制造商在美国密歇根州底特律市召开了新闻发布会,宣布对供应厂商要采取的统一的一个质量体系规范,这个规范就是ISO/TS 16949。供应厂商如没有得到 ISO/TS 16949的认证,也将意味着失去作为 一个供 应商的资格。
目前,法国雪铁龙(Citroen),标志(Peugeot),雷诺(Renault)和日本日产(Nissan)汽车制造商已强制要求其供应商通过ISO/TS 16949的认证。
2.特点
ISO/TS 16949是国际汽车行业的技术规范,是基于ISO9001的基础,加进了汽车行业的技术规范。此规范完全和ISO9000:2000保持一致,但更着重于缺陷防范、减少在汽车零部件供应链中容易产生的质量波动和浪费。
ISO/TS 16949是国际汽车行业的一个技术规范,其针对性和适用性非常明确:此规范只适用于汽车整车厂和其直接的零备件制造商。这些厂家必须是直接与生产汽车有关的,能开展加工制造活动,并通过这种活动使产品能够增值。对所认证的公司厂家资格,有着严格的限定。那些只具备支持功能的单位,如设计中心,公司总部和配送中心等,不能独立获得ISO/TS 16949:2002认证。对那些为整车厂家或汽车零备件厂家制造设备和工具的厂家,也不能获得ISO/TS 16949:2002的认证。因此,ISO/TS 16949:2002的实施,对 三大汽车公司和他们的零备件制造供应商将有直接的影响。
ISO/TS 16949特别注重厂家的完成品及实现这个完成品的质量系统能力。它认为这是整个制造过程活动的基础。另一个特点是,它特别注重一个机构的质量管理系统的有效性。
ISO/TS 16949:2002的审核,由从单一的要素的审核转变成一个过程的审核。一个过程的审核将把重点放在以用户为中心。它是根据用户的要求来评估厂家的活动,围绕用户的满意度来衡量厂家的表现。另外,三大汽车制造商,对其供应商都提出了产品的特别要求,而 ISO/TS 16949:2002的审核,也包括了对满足这些要求的过程审核。
ISO/TS 16949把用户的要求和技术规范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因此,认证公司对厂家的认证审核,很多地方类似于第二方的审核。
ISO/TS 16949:2002的主要特点之一是,它是受IATF承认的一个单一的全球质量系统标准和注册程序。互相承认将减少第二方和第三方的审核,为厂家节省费用。另外,相对于文件审核,TS16949更注重过程的审核。
由于 ISO/TS 16949:2002已包含了ISO9001:2000的所有内容,所以获得ISO/TS16949:2000的认证,也标志着符合ISO9001:2000标准。
3.认证益处
⒈开拓市场:ISO/TS 16949作为质量保证的标志有助于企业获得顾客的信任,以获得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
⒉提高顾客满意度:通过实施ISO/TS 16949,关注并满足顾客要求,以提高顾客满意度。
⒊降本增效:持续关注企业运营业绩,改进过程绩效指标,以实现降本增效。
⒋提高产品和交付质量:运用系统的开发和改进方法,保证产品质量和交付业绩。
5.促进产品和过程质量的改进。
6.综合全球的汽车王国最好的经验。
7.增加全球供应商信心。
8.确保在供应链中的供方/分供方服务的质量体系的全球一致性。
9.减少变化和浪费,并全面提高生产效率。
10.减少第二方审核的次数。
11.消除重复的第三方审核的要求。
12.为全世界的质量体系需求提供一个通用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