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清明

一年一清明,一岁一相思,清明节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一个中国传统的民间节日,中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约有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

唐代诗人杜牧曾经这样描述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春暖花开,花红柳绿,是万物复苏的季节,又是惹人哀愁惹人痛的日子。天地似有情,让世间万物都充满了柔软的思情,思念已故的亲人,缅怀逝去的先烈。

曾经问到一位年长的老人,“您年纪这么大了为什么还要坚持回乡祭扫呢?”老人的回答令我感触良久,“人这一辈子如果没有根,走到哪里都是在漂泊。只有站到这里才知道自己从何而来,将往何去。”是啊,在我们中国人的思想里“根”是祖先,是亲人,是故土。寻根问祖,追本溯源是一份难以割舍的情节和精神依托。也正是因为有了这种思想,我们的亿万同胞才能在共产党的带领下完成一系列的伟大壮举,才能最终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席慕蓉曾说:“生命是一条奔流不息的河,我们都是那个过河的人。在生命之河的左岸是忘记,在生命之河的右岸是铭记。”对于逝去的亲人来说,只要我们没有忘记,他们就不曾真正离开。清明是慎终追远、缅怀亲人的日子,更是为了提醒我们,谨记父母的教诲和嘱托,牢记先祖传承的道德精神。当你不能够再拥有,你唯一可以做的,就是让自己不要忘记。

正因如此,清明节才会成为一个流传千年的日子。清明时节的细雨,才会绵绵不绝地纷纷而至,这大概是对于人们心中哀愁的感应吧。又是清明到。“男儿有泪不轻弹”,我不能流泪。但对亲人绻绻的思念,对革命先辈舍生取义的精神,洒下所有的泪,回忆就不仅仅再是生活的负担。我们再次体会人世间的爱心与温暖,拼合破碎的心,微笑着重新扬起生活的风帆。我们感慨世事无常人生苦短,以往真正爱过,生命便不存在遗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