蟒河情缘
蟒河是近年来驴友和穷游者寻欢撒野的天堂,那里有山水风情和世纪风貌,有饱含父辈们心血的浩瀚工程,也是让我心生敬意的一处风景。
驾车不久便可进入鳞河口,映入眼帘的是蟒河林场那片松涛林海,也是蟒河下游防风阻害的绿色屏障。过了防护林带,便是横跨天堑与红旗渠齐名的引沁渠,名曰愚公渠。沿阶梯前行就是几十米高的蟒河渡槽。
说起愚公渠,儿时的点滴和父辈曾经的讲解,犹如昨新。那时国困家贫,缺衣少穿,旱不能收,靠天吃饭的窘迫,制约着豫西北济源、孟州等地区的生存发展和经济致富。
开始修渠时相当困难,各县市都是捐粮捐款,分工包片,吃住都在工地的简易窝棚。悬崖峭壁,深沟陡坡,都是一锤一钎在崖壁上腾挪,排险除障,绝壁飞檐只靠那纤纤吊索。
愚公渠十年磨一剑。投入了十万民工,跨越了太行山脉的几百个山头,凿通了六十多个隧洞、四百多个桥涵,长一百四十公里。
这座丰碑里,还有无悔舍身的六十二位平民英雄,将近两百多个因公致残的标兵模范。他们的无怨无悔,解决了济源、孟州、吉利四十多万亩的灌溉问题,从此这条人工天河把荒山秃岭变成了豫西北的沃野良田。
随着时代的脚步,愚公后人不满现状的束缚,又开始了新的移山工程。为了防洪消灾,调节雨季洪水肆虐,又高坝平湖建成了蟒河水库,造福了一方百姓,也挽住了狂蟒之灾。
泗坪村前的拦河坝,至今还保存着岁月年轮的沧桑,坝体上“济源人民驯服了蟒河”的字句依然透露着先辈的荣光。
先辈们不屈不挠的毅力、斗志、精神,如今忆起仍百感交集,对于后人来讲,那是鞭策激励,我们更要传承优良传统,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建设新济源。
蟒河的美,幽静迷人,在山奇水秀,蝉鸣蛙鼓,百步一潭,百步峰秀,蔽日遮天,消暑解愁,心旷神怡,不亦乐乎。
蟒河是人文景观相融的十里长卷,是美丽的,醉人的。蟒河的美,在景在意,更在那无声胜有声的壮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