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渡 槽
西山枪局故地,红果石榴新村。大美韩彦俨然是新农村建设袋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白马河水流淙淙,给了韩彦水墨风景的温柔;邵吉线省道盘旋,授予韩彦最美乡村的绶带。不必说满山的风力发电甩开巨大的臂膀,也不必说金秋压满枝头的累累红果和石榴,单是村头那一方碑亭,就记录了韩彦一段厚重的历史。这是当年一片红色的热土,也是今天一方绿色的家园,韩彦不再是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小山村,随着近年连续成功举办的红果节,它如今已成为网民们新的网红打卡地和济源人民西部的后花园。
在西部山区的沟沟卯卯里,分布着大大小小的石桥、渡槽和涵洞,覆盖了山区的每一个自然村,纵横阡陌的土地都能灌溉。从王屋山中的水库起始,逢山开洞,遇平地造桥,在当年的经济实力下,绝对是一项大工程。除了农忙的季节,全乡人民出义务工,修水库,架桥梁,在没有大型起重设备的条件下,乡民们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智慧,克服重重困难,建起了一条空中的水路。渡槽以其镂空的水泥长方体为支架,半圆形水泥槽体为横梁,最高的地方有数十米高,两个水泥支座间有十字交叉的拉线,渡槽建设之灵巧,之密集,之转向弯度巨大,莫过于韩彦了。
渡槽在韩彦就是一道风景,无论它的昨天还是今天。因了地形的缘故,村子里主要以渡槽为主,渡槽在村子的正中央折了一个大弯,向南蜿蜒去。渡槽养育了它身下辛劳的父老乡亲,小时候水库放水是村子里的一件大事,清理疏通渡槽里的杂草污物,有胆大者在渡槽里行走如履平地,护水队先期赶到上游的村子里,为了争水,打群架是常有的事。留守的人先把村子里的大型蓄水池放满,家家户户才开始往自家水窑里放水,及至放满后还要用铁锁锁起来,用作一年的吃水用度。
渡槽下边的洼洼里散布着各色民居,土窑洞、砖瓦房、两层楼小别墅,几十年的光景,房屋翻新了一次又一次。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韩彦人就靠着丘陵坡下的黄土地,种烟草,种红果树,种石榴树。一入秋,漫山遍野的红果挂满枝头,累累果实压弯了枝头,薄皮软籽的石榴劲销省内外,朱庄石榴,誉满神州的广告语让人耳熟能详,当年这片红色的热土上生产过枪炮,如今后人用当年的热情延续着土地的新生。
后来,弃置不用的石桥慢慢地坍塌,有的地方渡槽年久断裂被吊下。渡槽虽然身在盛年,却一身的斑驳,韩彦渡槽算是现存较好的,依然昂首矗立在那里,矗立成一道永恒的风景,在每一个韩彦游子的梦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