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餐桌上的变化
平时家里吃饭,我经常会多炒上几盘菜,因为儿子比较挑食,但即便我变着花样按照他们的口味来做,儿子还是会在一桌丰盛的饭菜里挑挑拣拣。其实这也怨不得他们,生活条件变好了,大鱼大肉对这些小孩子来说早已没有了吸引力。每到这时,我总会想起自己的小时候来。
小时候家里平常吃饭,想要放开肚皮吃肉,印象中几乎没有发生过。大多是母亲做好饭,在厨房一声吆喝“都来吃饭了”。之后我们便会端上一碗饭菜,或屋里,或屋外,或大街,各自吃了起来。因为饭菜过于随意和简单,所以不需要固定的餐桌来就餐。那个年代除了逢年过节,对肉的记忆,一直停留在母亲用肥肉炼油剩下的油渣,那时候在熬好油的几天里,母亲做饭会特意从油罐里多盛一勺放入菜中,经过简单的熬煮,油渣吸足了汤汁,一口咬下去满嘴流油,那浓香四溢的味道,现在想来仍是垂涎不已。
在食物匮乏的年代,肉,绝对是诱惑的代名词。记得有一次,母亲买回来肉正在案板上切的时候,妹妹缠着非要吃肉,无论母亲如何苦口婆心的哄劝,这是生肉不能吃,等炒熟了再吃,但妹妹哭着执意要吃,母亲无奈,只好切下一块肉塞进了妹妹嘴里,妹妹高兴地咀嚼起来,竟然丝毫没去在乎生肉的腥味。
那个年代想要大口吃肉需要等到春节。春节前夕,除了把屋里和院落来一次大清理外,洗刷柜底沉寂一年的盘子也是必不可少的。每到这时,我就会凑上去帮母亲洗上几个镶着花边的盘子,因为我知道,接下来可以连续几天有肉吃了。这样的期待,可以说是除了压岁钱之外最强烈的期盼了。
时代的步伐不断前进,生活质量也日益提高。我家小小的餐桌更是发生了大变化,即使是平常的日子,我也会用心去准备几道拿手菜,经过一阵忙碌,一道道冷拼热炒端上了餐桌。
现如今,生活富足,人们也不再为吃而吃,逐渐开始在吃上注重养生,如何去吃的健康,吃的营养,开始追求低盐、低糖、低油、低脂的营养餐。饮食结构不断改变,餐桌内容不断丰富,这正是祖国不断进步的最直观体现。这一点,就像我家一样普通百姓的小小餐桌上,具体而微地体现出人民生活的幸福与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