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读《巴黎圣母院》

      毫无悬念,连日来朋友圈被“巴黎圣母院失火”刷屏了,悲痛者有之,惋惜者有之,隔岸观火者亦有之。一时间,比“失火”本身更“火”的是中国人对该事件做出的反应,观点碰撞,争议四起。总比他人慢半拍的我,等回过神来似乎再难有新的说辞,索性缄默不言,从书橱最里边找出尘封多年的《巴黎圣母院》,再次回味这部曾影响了我整个青春岁月的世界名著。

      《巴黎圣母院》是法国大文豪维克多·雨果第一部引起世界轰动的浪漫派小说。在中国,大多数人对巴黎圣母院的最直观印象,也正源自于此。该书以十五世纪的法国为背景,围绕一个美若天仙的女孩,一个奇丑无比的男孩,以插叙、倒叙的方式,向读者讲述了当时巴黎的社会风貌,奏起一首爱的集结号。这是雨果的一部灵魂之作,饱含了他的爱与憎,谴责与寄托,倾注了他深切而真挚的情感。雨果用“爱”这个全人类共鸣的词,以对照的手法把美与丑展现的淋漓尽致,表达的动情而悠长。

      故事发生在1482年的法国格莱夫广场,巴黎圣母院的敲钟人卡西莫多再一次当之无愧地成为丑王。从出生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了他的坎坷一生,他外貌丑陋且身体残疾,被生母抛弃后,只能躲在阴暗的角落里长大。当他遇到善良美丽的爱斯梅拉达时,他忍不住靠近她,却吓坏了她,最终选择将爱埋在心底,时刻保护着她。女主角爱斯梅拉达爱上了花花公子弗比斯,这份注定没有结果的爱情让她陷入牢狱,面临被绞死的命运。

      人世间,并非一切都是合乎情理的,美与恶并存,黑暗与光明相持。在众多追求者中,唯有丑陋的卡西莫多对爱斯梅拉达的爱是崇高与伟大的。卡西莫多是一个懂得感恩的人,在耻辱柱上的一口水换来了他在绞刑架上对爱斯梅拉达的舍身相救。他为她做着一切他能做到的事情。最让我难以忘怀的情景是,卡西莫多望着心爱的姑娘绞死在广场上的疯狂,他从绞刑架上抢过爱斯梅拉达在钟楼上庆祝凯旋的吼叫,他一个人击溃数千流浪汉围攻钟楼的刚毅。这些常人难以理解的行为,正是源自于丑陋外表下那颗纯净心灵对爱、对美的最深刻诠释。

      巴黎圣母院的失火,无意中触到中国人的痛处“火烧圆明园”。圆明园,这座曾扬名世界的文化艺术瑰宝,是一座名副其实的中国文化博物馆。雨果曾说:“把全欧洲教堂的财富加起来,都无法与圆明园匹敌。”159年前,英法联军抢劫并火烧圆明园,三天三夜的大火,让万园之园化为灰烬。对此,雨果写道:“一天,有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打劫,一个放火。他们一个叫英吉利,一个叫法兰西。”

      文物的消亡,带走的不只是文物本身,还有文物所承载的文明。无论是圆明园,还是巴黎圣母院,它们的遭难,都是人类文化史上的一场浩劫。我们需要做也能够做到的是,去尽力守护它,延续它的精神。正如卡西莫多没有失去他心爱的姑娘,我们也不会失去圆明园和巴黎圣母院,因为文化传承已在我们心中回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