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改革搞创新 节能减耗降成本――武山新能源步入改革创新之路

       近段时期,由于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所限和环保大气候的影响,铅酸蓄电池行业受阻,铅价频繁波动,市场行情及销售一度疲软。而生产厂家之多,品牌林立,市场竞争也因此而显得尤为激烈。武山新能源公司这个初露锋芒的年轻企业同那些涉世已久的老牌企业一样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考验和较量。

       认准航向,稳把航舵

       武山新能源这艘刚刚驶入大海的舰船面临着搁浅抛锚和破浪前行的决定性选择,在特殊形势下,新任董事长成国军持危扶颠、力挽狂澜,经多方走访和认真考察后,按照集团公司工作布署,积极组织设备、技术、生产、品质等部门多次召开“诸葛会议”,研究探讨公司目前发展规划方案。将“以技术创新、设备改进为手段,在确保产品质量的前提下,搞好节能减耗降低成本,促进公司在特殊形势下健康运营,在激烈的竞争中平稳发展”作为当前工作重点。成国军在会上强调指岀:“我们武山新能源还年轻,‘万洋’电池还年轻,与同行业那些根深蒂固的老品牌大企业相比,我们的势力还较为单薄,生产技术、营销经验和销售市场还存在很大的局限,要想在这恶劣的环境中生存,在严峻的形势下搏击,就必须提高思想意识,心存危机感,有夹缝生存精神毅力,搞好技术创新、设备改进,凭借低成本高品质的产品,冲破层层牢笼,跨越道道栏槛,打赢这场战役,实现真正意义的跨越发展。”

       举措得当,成效显著

       按照董事长成国军的要求,各部门以节能环保创新整改为主体,利用每周生产例会,根据各生产车间实际情况进行认真探讨、研究、论证,制定出具体方案。8至9月份,由技术部牵头、设备部挂帅、生产部安排施工,一场紧张有序的工艺创新、设备改进工作在公司各个车间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截至10月初,全公司创新整改项目共计十多项,其中有许多项目成效显著值得一提。具体如下:

   (1)废挂条回用项目。在生产一部铸板车间,通过采取对温度等工艺调控、副料比例搭配等手段措施,将原来当成废料需运送总厂回炼的旧挂条入炉利用,经多次生产试验,克服原来加入废挂条后板栅岀现气孔、断筋等现象,在未影响板栅质量前提下,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板栅的生产成本。

   (2)固化室和固化架改造。在生产一部涂板车间,通过对固化工艺调整和固化结构改造,节约了水、电、蒸汽和固化时间,此项目的完成,节约了成本5%。与此同时,已完成对固化架的改造试验,此项目完成后能将原来一个房装25000片极板的容量增加到55000片,使设备得到充分利用,可节约固化成本50%。

   (3)组装线铸焊及烧焊改造。在生产二部组装线上,原来自动线铸焊和手工线烧焊使用铅锡合金分别为4%和2%。技术部与生产二部经过不断探索与试验,通过对自动线铸焊、手工线烧焊工艺和设备改造,成功将铅锡合金改为现在的0.8%以下,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同时,各种型号规格电池成本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其中100F100AH和120AH电池,按8月份合金价计算,每只电池降低成本5元以上。

    (4)组装车间干燥窑改造。生产二部技工卢超通过摸索研究、技术革新,对原来生产程序合理调整,对自动和手工线干燥窑进行改造,将原来窑内放置的电池数量增加了1倍,从而提高了15%的工作效率,同时又解决了长期存在的设备不匹配的难题。

    (5)浴池和冷却水设备改造。职工浴池原来是采用蒸汽加热方式,损耗大、费用高,每天费用近1000元,冬季更是成倍上涨。目前,通过改用空气能水源加热泵,利用空压机余热将水加热原理供应热水,减轻了锅炉工作量,节约了天燃气用量,将费用开支降至百元以下,节能达90%。另外,生产所用循环冷却水泵设备,整改后也从原来30KW改为2台5.5KW电机,在保证正常生产的情况下,每天节约近60%电费。

    (6)雨水收集利用。众所周知,电池生产企业用水量较大,原来正常生产每天需要使用300吨井水。通过改进设施,利用在雨季收集雨水供生产使用措施,改变了现状。投用后每天只需50吨井水就足以保证正常生产,可节约80%的井水日使用量。

创新之路,永无止境

      多项创新改革为公司节能减耗和提高产品质量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为公司的健康运营和稳步发展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创新之路永无止境”,技术部总工程师全永丰介绍说:“目前,公司还有多项改造项目正在探讨、研究、试验和实施阶段,其中一是在涂板车间通过设备改进进行废铅膏回收利用项目,将改变以往大量铅膏流失变废的状况,再次降低极板生产成本;二是通过研发工艺配方,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将大密电池重量减轻,以提高市场竞争力、降低电池成本。这两个改进项目已经论证并初定方案,于10月份进行试验,不久将投入使用”。

      我们相信在集团公司的大力支持下,在武山新能源公司董事长成国军的正确领导下,在各部门积极努力和默契配合下,武山新能源的创新之路会越走越宽广,并将以各项改革成果为契机,逐步把“万洋”牌蓄电池打造成硬牌产品,并作强作大,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跨越发展。